
《孟子·告子》中有云:“食色性也。”这句话表明了欲望,尤其是对美色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在古代,男人们对美色的追求几乎成了常态。许多富贵的公子哥儿都沉迷于风月场所,享受其中的风花雪月。然而,古代人对美色的追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生活低俗的普通百姓杠杆炒股,他们往往光顾青楼;另一类则是更为高雅、品味独特的上层社会,他们光顾的是所谓的“风月场所”。那么,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呢?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这些女子的服务水平和收费标准。
青楼里的女子,通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艺,她们依靠的主要是出卖自己的身体来谋生。由于青楼的收费较为低廉,常常吸引一些普通的商贩、工匠甚至是下层人士。这些地方的女子通常接待的是经济水平较低的顾客,服务也相对简单直接。
而风月场所中的女子则有着更加精致的技能和才艺。她们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还能够歌舞、琴棋书画,或是与客人谈笑风生,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些女子的服务水平高昂,因此,她们的收费标准自然也较为奢侈,接待的多是那些官员、商界巨头或有名望的贵族。这些风月场所的女子,以其才艺和风姿让有钱人挥金如土,甚至可以算作是贵族生活的一部分。
展开剩余66%在古代,风月场所的高档女子,往往不只是陪伴客人度过一夜,她们还会与贵族们共进晚餐、喝酒、唱歌、谈心,甚至成为一些权贵人物的私人娱乐顾问。她们的身价与现代的明星相似,普通人要想得到她们的一丝关注,可能都要排队等待。就像如今的女明星一样,想见她们一面或得到签名,几乎是遥不可及的。
比如在《金瓶梅》一书中,西门庆是个典型的风流人物,他的故事中就有许多关于风月场所的描写。西门庆曾在丽春院喝花酒,一次性给姑娘们的“见面礼”就达5两白银,而这一数目在当时相当于今天的2500元人民币。这仅仅是开始,更高档次的消费和服务价格更是惊人。
而在古代历史上,还有一位名叫陈圆圆的女子,曾是明清时期的“秦淮八艳”之一,凭借其美丽与才艺,成为了许多达官显贵的宠爱对象。她的身价在当时极为高昂。据史料记载,陈圆圆一次与客人共进晚餐的费用便是5两黄金,而一首歌的费用同样是5两黄金,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计算,相当于今天的75000元人民币。而她的最终身价更是达到千金之多,相当于1500万元人民币。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吴三桂为陈圆圆“冲冠一怒”,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尽管并非所有风月场所的女子都拥有如陈圆圆般的高身价,但她们的价位通常与其背后支持的金主密切相关。这些风月场所的女子,实际上在古代贵族的眼中,往往是用来炫耀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工具。她们不仅仅是欲望的满足者,更是奢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这种现象也能解释为什么古代的贪官如此猖獗。就像现代社会中一些贪官被查出贪污金额高达数百亿甚至上千亿一样,这些人之所以贪得无厌,部分原因也在于他们背后拥有奢侈无比的私生活。除了挥霍公款,他们私下的生活往往更是奢华,情妇成群,数量甚至达到数百人。对于这些贪官来说,他们的财富与权力,早已足以“富可敌国”。
从古至今,权力、财富与美色始终紧密相连,而这种关系,至今依然在社会的某些角落中存在。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